印尼工业情况与相关数据

2011-12-10 20:00

 

   一、印尼一览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之一,拥有17508座岛屿,坐落在北纬6度和南纬11度之间,从东经97度蔓延到141度,位于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之间。这个战略位置对整个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巨大。 

    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纵长3977公里的印度尼西亚,拥有包括海域在内的1.9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四个岛屿是:面积为473.606平方千米的苏门答腊岛,539.460平方千米的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屿),189.216平方千米的苏拉威西岛和421.981平方千米的巴布亚岛。 

    印度尼西亚主要有岷族、马来族、爪哇族、松达族、马都拉族和安汶族等300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孕育了瑰丽的文化。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移民也分布在印尼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沿海城市。 

    印度尼西亚绝大部分的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且潮湿。印度尼西亚多雨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动植物种群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印度尼西亚西部地区的动植物代表了亚洲大陆的特点,东部地区的动植物则是典型的澳洲特点。生存在中部地区的特有动物是印度尼西亚为之自豪的物种,比如猩猩、老虎、独角犀牛、大象、海牛和科莫多巨蜥。群岛的热带海域,提供了丰富的海洋环境,也让印度尼西亚拥有无数的鱼、珊瑚物种和海洋哺乳动物。 

    丰富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作为文化遗产被代代相传。蜡染、木雕、编织、银器和其他许多传统工艺技术生产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印度尼西亚多种族和多宗教的文化意味着全年都有传统节日庆祝。这些节日的特色活动通常是跳舞、哇扬剧院和其他表演艺术。 

    



    国内生产总值(2007):4330亿美元;(2008):5110亿美元;(2009):5610亿美元;(2010):7000亿美元 

    人均收入(2007):1942美元;(2008):2271美元;(2009):2590.1美元;(2010):2963美元 

    自然资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石油和天然气、铝土岩、银、锡、铜、金、煤炭。 

    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产品—木材、橡胶、大米、棕榈油、咖啡。土地—17%的耕地。 

    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8%):纺织和纺织产品、鞋类、电子产品、家具、纸类产品。 

    贸易:出口(2010)-1577.326亿美元,包括原油、天然气、粗棕油、煤炭、设备、纺织品和橡胶。主要出口伙伴-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韩国、印度和马来西亚。 

    进口(2010)-1356.061亿美元,包括原油和燃料、食品、化学品、生产资料、消费品、钢铁。主要进口伙伴-新加坡、中国和日本。 

    (来源:印度尼西亚经济事务协调部;中央统计局) 

    二、国家战略议程 

    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在努力转向,以实现新的发展模式来应对未来的需求和全球竞争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监管、问责制、透明度、民主和参与的优势,将成为发展过程中的成果。 

    第二届印度尼西亚内阁的管理,政治上寻求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国家的经济目标是达到更高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其他目标包括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稳定价格水平;普及健康;促进良好的教育;发展优质环境;安全与和平;人民自由等等。 

    印度尼西亚政府设立以下三项作为2010-2014印度尼西亚中期发展议程中要达到的目标。 

    福利:通过经济发展来实现人民福利; 

    民主:实现尊重负责任的自由和人权的民主社会; 

    公平: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发展。 

    承担的任务是规划2010-2014年发展所需的必要努力,来实现印度尼西亚2014年愿景,即实现人民繁荣,民主和正义的印度尼西亚,但这同时不能与影响2010-2014全球和国内环境的条件和挑战分隔开来。 

    三、更好的印度尼西亚 

    如今,印度尼西亚已成长为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国家,不仅实施了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还一跃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富有活力的民主国家之一。 

    改革的第一阶段从1998年到2003年,主要是政治和经济变革,以民主化和政府分权为特点。印度尼西亚近500个省、地区和市政府承担着大约40%的公共开支。尽管历经困难险阻,但政府分权有效地减少了地区间冲突,推动了政治稳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合理的空间分布。 

    第二阶段始于2004年,主要是稳固民主制度,重归政治和宏观经济大局稳定,其间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印尼的首届总统直选和债务水平首次降到占GDP的35%以下。 

    政府通过一揽子政策改革计划,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投资环境的各方面问题,这些政策涵盖了私人投资者关心的主要领域,如税收、关税、投资框架和金融行业。 

    在制度改革方面,政府制定了制度框架和协调机制,并加强了监管力度。在省政府层面,许多地方政府都对公共行业体系进行了改革,引入基于绩效的预算体系和一站式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通过法律改善投资环境,直接的举措是在2007年出台了《第25号投资法》,间接的举措则是通过1999年的《第24号法律》执行开放资本账户政策。后者旨在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直接投资和组合投资的资本流入。 

 

四、印尼的宏观经济稳定 

    为稳定宏观经济,印尼政府和货币监管机构联手,致力于严肃财政和货币纪律,稳固金融架构。印尼从1997-1998年的经济危机吸取了经验教训,出台相关政策,旨在通过谨慎的措施和深化金融市场来强化政策的传导,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此外,政府还进一步提升了财政预算能力,做到更加精准,并采取积极的债务和现金管理措施,全力降低债务占GDP的比重,以改善财政的可持续性。同时,在货币政策框架方面也采取了相关措施。1999年,政府下令,要求印尼银行从控制通胀和稳定汇率两方面稳定物价,同时授予印尼银行出台相关政策的独立权。 

    2005年,印尼银行把BI率作为政策汇率,这标志着全面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开始,这一举措提高了政府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效率。2008年,印尼银行再次推出新举措,将隔夜拆借利率作为运营目标,以提高货币政策效率。金融行业体制改革通过谨慎行事和深化市场来改善金融市场的健康状况并提高效率。金融行业改革对进一步提高印尼经济增长率和经济的适应能力十分重要。 

    在银行业,改革主要集中在加强银行资金管理,引入风险管理和监控,提升监管能力上。改革采用了巴塞尔原则,鼓励收购和兼并。资本市场、债务市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进行了相同的改革。其中债务市场的一大突破是2002年发行可交易国债,这不仅有利地深化了金融市场,还极大地减少了对外国融资的需求,增加了经济的适应性。 

    坚定的改革步伐产生了积极的成果,特别是在过去这五年间。印尼重归高位增长,再次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中等收入国家,并增强了区域和全球威望,成为和印度、中国比肩的强劲经济体。印尼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十年以来的新高,并在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依然表现强劲。2002年以来,印尼每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6%,2009年,人均实际GDP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政府稳健的财政管理和财政统一政策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债务水平,到2009年底,已降至31.5%。投资占GDP比重逐步增加,但仍旧低于危机前水平。2009年,印尼的投资占GDP比重为23%,比2002年的19%有明显提高,标志着商业环境的结构性改善。 

    制度框架效率的提高以及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还有助于大幅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和汇率。占金融业总资产80%的金融行业和银行业一直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并未像其他地区那样遭受不利金融市场的影响。印尼的银行业发展成熟,监管到位,过去五年中,在建立合理的法律和管理框架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共金融管理现代化。 

    2010年4月2日,经合组织把印尼的国家风险等级排名从原先的5降到4。在161个成员国中,印尼是本次会议唯一被提高级别的国家,促成此次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印尼出色的宏观经济指标。印尼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最具适应性的经济体之一,并在2009年成为少数几个实现增长的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表现主要得益于得力的前瞻性经济政策,推进了结构的改革,以及良好的债务管理。此前,标准普尔也于2010年3月12日将印尼的长期外币等级从BB-升级到了BB,并把长期本地货币等级维持在BB+。两者的前景都是积极的。同时,印尼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也有所提高。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印尼从2003年的第72位上升至第54位。这让印尼在与债权人(特别是出口信用债权人)谈判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2008-2009年全球经济紧缩期间,印尼经济仍然在这两年分别保持着6%和4.5%的增长率。同时,印尼国内需求旺盛,特别是消费需求,并呈包容性增长。由于贸易占GDP比重较低,为50%左右,因此,和别的国家相比,印尼不太容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由于市场供给充足且卢比汇率升值,因此通货膨胀有所缓和,2010年3月仅为3.4%。同时,失业率从2005年的11%下降至2009年的7.9%。失业率降低有力地减少了贫困,从2003年起,贫困率每年降低1%,2009年,贫困率为15%。

    从外部平衡来看,国际收支平衡表现良好,且2009年,经常账户实现盈余105亿美元,资本账户盈余23亿美元。这也积累了可观的国际货币储备。2010年3月,储备额达718亿美元,前提是印尼能抵抗住外部冲击。事实证明,强劲的经济基础是抵御全球经济下行影响的有力武器,并能迅速将市场的风险偏好转为资产等级。2010年3月底,汇率上升了24%,从2009年2月的最低点12020卢比兑换1美元变成9090卢比兑换1美元,这主要是受到外国资本净流入的影响。由于交易对手风险复苏,且市场蔓延缩小,因此,近期信用紧缩带来的流动性限制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印尼的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全球经济复苏,投资加速导致的出口增长情况好转,因此,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最高值6.1%,并在2011年有望达到6.0%-6.5%,此后将逐渐恢复接近7.0%的增长率。2010年的投资增长有望达到9%,而在2011年,有望达到11%,这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上高额的公共资金开支推动了更多的私人投资,并降低了风险溢价。在财政方面,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印尼降低了债务在GDP中的比重。据预测,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通货膨胀将继续缓和,由于产出缺口还很大足以应对需求的增加,且卢比汇率保持稳定,因此,2011年通货膨胀率有望实现目标范围内的低端数值5%±1%。 

    中期来看,通货膨胀将和地区平均值3.5-4.0%持平。从外部来看,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将分别持续盈余50亿美元和80亿美元,继续支持收支平衡的盈余状态,并使国际货币储备达到新高。经济基础的有利发展以及充足的市场流动性将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特别是银行业的稳定性。比如,2010年信贷将增长17-20%,并抑制NPL(不良债权)在5%以下。 

    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不断加强的外部流动性,逐步缩减的政府债务比例,加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的平稳推进,这些都有望在未来几年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尽管成果卓著,但新挑战重重,还需进一步努力。印尼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更加积极的成果。现如今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加强各级政府的责任感和执政能力来提高政府的效率,以及确保未来发展由私营行业推动。在资源配给、激励体制和透明度上,印尼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尽管投资率不断提高,但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政府已采取措施,通过一揽子政策改革计划来解决投资环境等各方面问题,但挑战依旧存在。此外,制度问题还是该领域的一大障碍,很多改革都必须有效且平等地推进。提高印尼基础设施质量是提升印尼竞争力的又一重大问题,我们正全力以赴完成这一任务。从经济发展前景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挑战的出现依旧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而这也将决定印尼2010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 

    五、进取的工业 

    愿景和任务 

    印尼工业发展的长期愿景是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由此展开目标,即到2020年,印尼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发达工业国家。这意味着到2020年,印尼的工业实力将足以被世界各国视为其兴国之基,就像一台运输机器,充满人本情怀地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要实现这一愿景,工业部门必须将如下要求提上日程: 

    1、成为满足人民生存需要的媒介; 

    2、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终解释人; 

    3、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成为那些卓有成效的商业活动增值者; 

    4、成为增强国家技术能力的媒介; 

    5、成为驾驭人民现代化生活水平和文化感知能力的媒介; 

    6、成为国防和人民基本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 

    7、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管理,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具体实施中,肩负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使命的机构有以下职责: 

    1、成为人民在制造业商品生产活动中的动力,它继承了具有高竞争力的经济价值,为国家基础资源发展提供最大化的支持。 

    2、优先考虑国内产品营销(工业原料),满足国内制造业的需求。他们可以由此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3、成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通过对自然资源最理想的发展和管理,以及对工业原料的持续开发,确保未来一代能得到足够的资源保障。 

    目标 

    工业部门的长期发展目标如下: 

    1、构建一个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强大工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世界级工业强国; 

    2、形成一个强大的制造业结构,包括中小型工业和大型工业的网络合作; 

    3、平衡中小型工业和大型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上的贡献; 

    4、平衡印尼各区域的工业发展,尽可能为各地区提供支持和保障。 

    这些工业发展目标阐明:从2010年到2025年,每年的预计增长率要达到10%以上。当这一比率由单纯的工业转向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时,势必促成令人瞩目的长足进展。 

    政策指导 

    印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用于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及激烈的环境发展竞争。国际竞争力对世界各国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视点。它关注于未来的工业发展战略能否使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继续展现出竞争力。将所有的成果优化配置,探索国家资源的潜力和能力,从国内到国外地发掘周边的每一个机会。这将是完成持续保有竞争力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常保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努力开发和整合所有生产资源的潜力,生产出更便宜、更好、更便于操作的创新型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离不开正确的持续思考,通过采取聚集合力的方式推动工业发展,将实现工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通过当今的企业家们领会工业发展的概念,探索适当而可行的聚合形式。值得强调的是,应建立起一个网络体系,将整体竞争力最大化。这一系列做法是一种对工业化进程的补充,是对产品和技术自主创新的鼓励。当然,它也没有忽视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全球化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未来的工业发展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依靠印尼自身的巨大潜力(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还要依靠创造力、技术和人力资源。 

    上述进程是希望工业体系能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引导者和未来国家经济恢复的主干力量,使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更加强大。 

    未来的工业发展方向包括:1、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2、运输业;3、信息技术和电信设备工业;这些方面都是首次开发。这些工业集团被认为更具有持续性,因为它依靠于知识和劳动、可再生资源和技术支持。未来的工业发展需要对以下方面给予支持。 

    1、创造一个舒适的、良好的商业环境,推动改革创新能力的发展。 

    2、加强一切有价值的工业合力的联系。 

    3、增强资源掌控能力,使之应用到工业领域,加快主要任务的发展。 

    4、确定工业分配的优先级。 

    5、发展中小型工业。 

    面对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长期的发展规划应关注于科研能力的直接提高,增强创新过程中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与其他经济部门,如农业、能源、矿业、林业、海事、教育、科技研发、商业部门之间的协同与整合,达成目标。同样重要的还有与印尼所有地区商人的协同合作,以及争取其他方面的支持,包括明确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工业发展的任务和功能,这些因素将决定工业部门未来发展的成败。 

    六、国家崛起 

    2010年,非油气加工业发展增长了5.1%,同比2009年显著增长2.6%。增幅最大的是运输业,高达10.35%。肥料、化学原料、橡胶制造业增长了4.67%,其他工业产品达2.98%。 

    2010年,非油气加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1.55%,较之2009年的22.57%有轻微下跌。运输业28.14%,肥料、化学原料、橡胶制造业12.73%,食品、饮料和烟草业33.6%,,纺织业,皮革制品和鞋类8.97%。木材和森林业5.82%。 

    2010年,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了33.47%。这一数据不仅高于2009年工业各部门的增幅(2009年为16.93%),而且高于2008年工业各部门的出口增幅(2008年仅为15.15%)。2010年全年的出口价值达980.1亿美元。制造业出口价值创纪录的成为当年印尼各行业最高。 

    这些数据说明了制造业不仅是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的重要来源,更是印尼整体经济的支柱。早些年政府在宏观经济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将继续鼓舞制造业在2011年走向新的高度,达到5.2%——6.1%。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供稿   

 

    译自:2011年【印尼】印尼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