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二十一世纪
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亚洲
----在印度尼西亚国际事务学会的演讲
(二OOO年七月二十四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印尼代外长苏尔亚蒂·苏迪尔贾阁下,
尊敬的印尼国际事务学会指导委员会主席
阿里芬·希勒加尔阁下,
尊敬的印尼前外长阿里·阿拉塔斯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应印度尼西亚国际事务学会的邀请在这里发表演讲,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印尼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借此机会,我也向在座的以及所有为增进中国和印尼人民友谊作出贡献的贵国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印尼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陌生。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曾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留下友好的足迹。《梭罗河》、《星星索》等印尼民歌早就在中国广为传唱,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令人钦佩的是,印尼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长达350多年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此后印尼政府和人民又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振兴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来到印尼,我们又亲眼看到了印尼政府和人民正在通过调整与改革,努力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使经济逐步走上复苏的轨道。我们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真诚地祝愿你们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纵观亚洲的文明进程,展望亚洲的美好未来,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勤劳、勇敢和智慧的亚洲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亚洲人民不屈不挠,奋发图强,又谱写出一部政治觉醒、经济崛起的宏伟史诗,有力地推动了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曾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亚洲人民空前觉醒。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亚洲的数十个国家获得独立,数十亿人民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亚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的力量,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在振兴经济和摆脱贫穷落后的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六七十年代以来,亚洲不少国家和地区从实际出发,实施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从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谱写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其中,东亚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为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是在创立战后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要求,使亚洲人民深知和睦与合作的珍贵。五十年代,在亚洲诞生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体现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普遍准则,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
亚洲百年取得的成就巨大而辉煌,然而世纪跋涉的道路又充满了坎坷和曲折。列强的殖民统治和争夺势力范围在亚洲国家埋下的分裂和敌对的种子至今仍未彻底根除;东西方冷战在亚洲凝成的坚冰尚未完全消融;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目前仍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处于贫困状态。九十年代后期,亚洲一些国家又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这些问题和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回顾和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亚洲各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维护地区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在新的世纪实现持续的稳定和繁荣,是亚洲人民共同面对的重大历史课题。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关乎各国的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也关系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经济优先,发展为重,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亚洲各国应抓住时机,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进程,特别是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亚洲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逐步使人民普遍过上富裕的生活。
第二,联合自强,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哪个国家能在闭关锁国中发展。亚洲各国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提高亚洲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东盟与中、日、韩的10+3合作,正是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潮中脱颖而出的成功创举。亚洲各国应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和其他合作形式,促进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金融合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共同促进亚洲经济发展。
第三,树立新安全观,切实维护亚洲和平稳定的环境。没有稳定,万事难兴。目前,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没有过时,它们与《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维护亚洲新世纪稳定的基石。要确立平等、对话、互信、合作的新安全观,建立新安全秩序,真正做到相互尊重而不是以强凌弱,相互合作而不是彼此对抗,协商一致而不是强加于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只有这样,国与国才能和睦相处,各国的发展才有保障。
第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将给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由发达国家主导并首先推动起来的,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尽管也面临一些机遇,但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水平低,总体上还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使得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显得更加迫切。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适应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体现和平与平等的精神,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和强弱,都应一律平等。各国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都有权充分参与有关规则的制定。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共同协商解决。
以上是我们对亚洲在二十一世纪发展问题上的一些主要思考和基本主张。我们愿意同亚洲各国一起,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不断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作为人口占亚洲三分之一、幅员占亚洲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所瞩目。今天,我给在座诸位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信息,也带来了中国与亚洲国家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的良好意愿。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9.6%。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解决了12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水利和通信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1978-1999年,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3607亿美元,年均增长14.6%,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80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7倍和2.6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3400万,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的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GDP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对此,我们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解决,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回升势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2%,整个国民经济正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有信心把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持下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大力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胡锦涛在印度尼西亚国际事务学会的演讲(二OOO年七月二十四日)
2004-04-21 15:19